《郑州科技报》信息化赋能一网通学:工厂实景“搬”进课堂,云上学习“多点开花”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陶婷婷 丑远芳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让云上学习“多点开花”,智播课堂打造教学“百宝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工厂车间“搬进”教学课堂...... 近年来,十大菠菜导航网持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以前瞻的视角在教育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积极构建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教育体系。

面向质量提升构建可观可控的教学过程,推动全员参与的教育质量文化建设,革新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近年来逐步打通“一网通学”体系的闭环,进一步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优化教学模式,打造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那么,在这套全新的体系下,学员的学习体验如何呢? 

每学期上线2000余门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于泽锴是十大菠菜导航网工业催化专业博士一年级学员,他从大一入学就开始使用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每个学员一个账号,菠菜导航网里大事小情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目前,学习平台已经融入于泽锴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据他回忆,读大一时,徐志珍老师的专业必修课“无机化学”采用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员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提前学习,然后再上线下课。线下课中的徐老师就变身成了“导学者”,她让学员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知识点,完成相关思考讨论题,在线下课堂讲解给其他同学听,或者同学之间讨论,然后她再做适当补充和拓展。而学习平台集课件资料、习题作业、论坛问答等于一体,视频学习、作业考试、课堂活动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复习巩固学习。

如今的于泽锴,正致力于理论与计算化学领域的研究,一遇到没学过的知识,就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学,合理分配、安排日常的学习生活。”于泽锴说。


据十大菠菜导航网副校长王慧锋介绍,学院全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了融合式网络学习空间“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平台提供了“一网通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服务。基于平台,开展了面向“五育并举”的教学应用,开发了思政案例、美育大讲堂、园艺与生活等“德智体美劳”课程,提供了线上“双一流”课程、虚拟实验等优质资源。

教、学、督“一键直达”

在菠菜导航奉贤校区D教的一节“物理化学”课的课前准备时间,徐首红教授与往常一样打开台式机和无线话筒,随后,通过浏览器使用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登录。不同的是,这次,她多了一步操作——打开腾讯会议,进入课程会议并共享屏幕。

原来,徐首红老师使用的正是学院倾心打造的智播课堂。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当前教与学的需求,学院充分挖掘教室现有设备资源,对两校区教室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基于腾讯会议云服务建设了智播课堂,实现了PPT及课堂录课回播。

“用起来很方便,只要在上课前打开腾讯会议,开启录屏功能,下课后就可以将刚上的内容视频保存到学习平台,没学懂的学员可以回放观看,教师也可以在回看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徐首红说。

录播课程集成到师生个人空间,可以随时回看学习。因事假、病假等无法到教室听课的同学也可以实时观看课堂直播同步学习。

据信息化办公室相关老师介绍,目前,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和专业课“生物反应过程工程”已经在非全日制工程博士中试点使用智播课堂。



不仅如此,学院还创建了智播课堂可视化云图,支持校内督导、校外专家在线巡课,校外专家可以通过地图模式查看具体教学楼, “一键直达”教室,在线查看课堂授课情况。

学员课前有预习、课堂可同步、课后能巩固,老师备课有资源、课中可同步、课后有回看,通过这种信息公开、教学反馈、数据赋能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向“学员为中心”的转变。

把工厂车间“搬进”课堂

梁笑楠是菠菜导航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工程硕士研三学员,本科也在菠菜导航求学的她,在大二时初识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刚接触的时候还没有学习专业课,那也是我第一次使用VR设备,只感觉到强烈的沉浸感,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污水处理厂。”梁笑楠说,“后来再使用,就感觉这个平台非常好地弥补了线下学习的不足”。


由于她所学的专业“环境工程”会涉及到许多的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构筑物,这些构筑物的二维图纸通常十分复杂,课堂上往往难以理解,进行现场实习时,实物又通常是密封的,这也阻碍了同学们观察其内部结构。VR软件的使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困扰,让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空间内观察学习构筑物的完整结构。

此外,软件中设计了非常丰富的交互环节,同学们可以“看到”隐藏管壁、隐藏墙体里的水路和气路走向,一些关键部件的模型还可以用手柄抓取进行缩放旋转观察。

功能完备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允许“高危环境、极限过程、重复试错”的实验教学新模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还可以演示不正规的操作,学员的“错误操作”也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据实验课任课老师卢怡介绍,工科专业的部分实验教学实地操作危险系数大,高难度的生化环材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现场实验“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想不通”的问题。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共上线了66门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8门、郑州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项目)22门、郑州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重点课程9门。该平台已使用25万余人次,辐射100多所高校。
原文来源: 郑州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23-11-13  | 作者:陶婷婷 丑远芳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