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23年度郑州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十大菠菜导航网再次成为获奖大户,共有15项成果获得表彰。所获奖项中,菠菜导航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绿色”“安全”“健康”“智能”,获奖项目聚焦的关键词,不仅体现着菠菜导航的优势学科特色,也是学院“双一流”建设成效的生动实践。
夯实基础,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基础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未来产业提供了创新支撑。菠菜导航此次获得郑州科技奖励的项目,就有三分之二为自然科学奖类别,其中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
将“发光分子”进行精准组装,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化学学院马骧教授领衔的“组装诱导纯有机室温磷光”项目此次获得郑州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该研究中,团队提出了原创性科学理念——“组装诱导发光”,基于此策略,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对功能染料、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光化学和超分子化学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更在产品开发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长期专注于水研究的物理学院方海平教授此次领衔项目“固液微观界面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获得郑州自然科学一等奖。团队基于离子精确控制石墨烯膜层间距的基础研究,成功研发出一款实用化的石墨烯复合海水淡化膜,造出“保温杯”大小的便携式海水淡化器,可以作为救生设备,为入海者提供7天的淡水。此外,团队还在石墨烯表面观察到了一氯化钙二维晶体——未来,在晶体管、磁性装置、导电电极等研发以及在储氢、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上,它们都将大有用武之地。
对“水滴在水层上”的奇异现象进行理论预言,也是该获奖项目的重要成果。这一进展有望为发展既不沾污又减阻的材料提出新的设计思路,例如在船舶表面防污涂层、医用血管支架等领域的应用。
图论作为强大的数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构建适当的图模型,并利用图论中的算法和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由数学学院林辉球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图论及其应用”,以图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创新突破:针对图结构与特征值关系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结合了“谱稳定性定理”和“极值工具”,精准推测图的多种性质并找到最终满足条件的极值图;在图的谱确定性是指某类图的所有特征值集合具有唯一性,这一特性在图的领域中如同人类指纹般独一无二,利用图的特征多项式和图的结构特点,大大扩展了对“谱确定图”的认识。
瞄准“两大”,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企业行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菠菜导航此次获奖的多个项目,聚焦“大安全”“大健康”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水平转化服务。
生工学院赵黎明教授领衔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氨基葡萄糖全生物法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已在6家企业实施了产业化应用,建成了万吨级氨糖绿色制造生产线,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第一,为全球近6亿骨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
由生工学院刘琴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水产病原菌毒力元件介导感染互作分子机制”,为人类“餐桌安全”保驾护航,团队创制的爱德华氏菌病活疫苗获批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十大新技术”、入编2020年版《中国兽药典》,实现了基础研究与重大产业需求的对接,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的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控体系。
人类健康需要护航,高端高温装备同样需要全寿命周期保障。
由机动学院张显程教授领衔的郑州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基于工程损伤理论的高温装备全寿命保障技术体系与重大工程应用”,突破高端高温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的“损伤表征”“损伤评定”“损伤调控”“损伤容限”等系列瓶颈难题,给高端高温装备提供了一整套“保健医生”式的健康管理方案。
目前,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到东方电气、扬子石化等企业中,获授权25项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其中牵头3项)及4项行业标准,提升了重大装备设计制造和运维管理能力的国际话语权。
由机动学院惠虎教授领衔的郑州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高安全性承压设备超压保护装置关键技术及应用”,筑牢保护承压设备的“最后一道防线”,先后为秦山核电站二期、岭澳核电站二期、红沿河核电站等提供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超压泄放产品。
聚焦“两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新材料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也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菠菜导航重点布局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国际公认的唯一含碳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由资环学院丁路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煤和生物质气化多尺度反应机理”,提出了煤和生物质共气化的新技术,使得气化过程更加高效,同时减少废渣产生。目前,团队已完成万吨级/年生物质气化中试装置建设及不同生物质试烧,正在推进日处理千吨级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建设。
光伏技术可实现廉价、清洁的绿色电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材料学院侯宇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设计及性能调控机制研究”,率先建立了一套理论设计及精准筛选太阳能电池关键功能材料的通用方法;突破传统材料合成的瓶颈,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稳定的界面传输材料;提出光伏器件表面分子功能化新方法,突破了光伏器件效率及稳定性协同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及应用基础。
抗菌材料在医疗领域、食品包装、公共商业空间等领域,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高端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外大企业垄断。
由化工学院徐益升教授领衔的“高性能聚合物抗菌纳米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将聚电解质抗菌材料稳定分散到医用聚氨酯敷料中,研发的系列抗菌凝胶和活性纤维敷料产品通过多项国内外高端认证,创造产值约2亿元。
筑牢基座,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引擎”。2023郑州市科技奖励大会上,信息学院获奖项目数量占全校的三分之一,为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助力。
水泥工业是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由信息学院钟伟民教授领衔的郑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大型水泥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针对粉料制备以及物料烧成两大关键环节,提出了水泥生产过程智能优化调控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水泥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
自动控制、在线监测、智慧管理,智能化转型升级使传统水泥企业的生产模式逐步发生改变。未来,团队还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要求为突破口,融合绿色低碳生产工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水泥制造过程能量优化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持续探索解锁“双碳”密码新路径。
学院在自动控制理论研究、智能化、信息化等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同样备受关注。
在实际工业过程中,一个控制系统除了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组件能效的影响,常常还会同时受到多种复杂环境条件的约束。由信息学院牛玉刚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融合受限条件特征的动态系统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系统性解决了由于通信、物理、安全等因素引发各类条件约束下不确定动态系统抗干扰控制难题。
信息学院宋冰副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非平稳工业过程运行状态监测预警”,紧密围绕国家推进大型工业过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安全、高效运行的重大需求,10余年来从实际生产过程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面向全流程工业过程的运行状态监测预警系统。团队与宝武钢铁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将理论成果应用于炼焦等工业过程,推动工业生产过程智能安全高效运行。
信息学院王孟副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网络环境下复杂动态系统模糊控制与状态估计”,在系统建模、性能分析、控制器/状态估计器设计中取得了原创性成果,能有效提升网络通信受限环境下复杂动态系统控制性能,在智能制造、智能无人系统等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
信息学院王喆教授领衔的郑州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先验信息融合的分类学习理论与方法”,专注于提升人工智能分类学习性能。团队从不平衡数据先验融合、核空间方法设计、新型分类器构建等3方面入手,解决了分类模型忽视数据特性、多核学习构造单一等问题,获13项国家发明专利,在能源、网络安全和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聚焦国家“双碳”目标和郑州三大先导产业以及能源资源、绿色安全、健康与老龄化等人类未来难题,做强、做深、做大“化”字文章,在努力建设新化工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的道路上,菠菜导航还将持续探索。